化学名称二乙酰吗啡,纯品为白色粉末状物质或白色结晶粉末,透明。滥用方式一般为鼻吸、抽吸、皮下注射和静脉注射等。中毒表现为头昏、乏力、眼花、心慌、呼吸困难、肢体湿冷、瞳孔缩小。滥用者会出现瞳孔缩小、畏光、肌体消瘦、免疫功能降低等症状;并发症有艾滋病、肝炎、梅毒、肺炎及肺水肿等。
化学名称二乙酰吗啡,纯品为白色粉末状物质或白色结晶粉末,透明。滥用方式一般为鼻吸、抽吸、皮下注射和静脉注射等。中毒表现为头昏、乏力、眼花、心慌、呼吸困难、肢体湿冷、瞳孔缩小。滥用者会出现瞳孔缩小、畏光、肌体消瘦、免疫功能降低等症状;并发症有艾滋病、肝炎、梅毒、肺炎及肺水肿等。
医学名阿片,是从罂粟植物中提取的麻醉药品。滥用方式一般为抽吸。中毒表现为嗜睡,无法集中精神,产生幻觉,导致高度心理及生理依赖性,长期滥用可导致肌体消瘦,目光无神,失眠,机体先天免疫功能逐渐丧失,易并发多种疾病,最终死亡。
化学名称为苯甲基芽子碱,是一种无味、白色薄片状的结晶体。滥用方式包括鼻吸/喷鼻、燃吸、注射等。急性中毒表现为极度激动、不安、精神异常、视物不清、四肢震颤,严重者可诱发心律紊乱、全身抽搐、呼吸衰竭并致死。滥用症状通常表现为产生欣快感、情绪高涨、食欲减弱、产生视、听、触等幻觉、发生自残行为。
是阿片受体激动剂,纯品为白色结晶或白色结晶性粉末。吗啡的毒性主要表现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上,对呼吸中枢的麻痹作用是致死的主要原因。吗啡具有较强的药物成瘾性,一般连续使用1至2周即可出现耐受性。长期滥用吗啡可导致精神不振、消沉、思维和记忆力衰退,严重的会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。
是荨麻目大麻科草本植物,含有400多种化学物质,其中有60多种具有类似的化学特性,因此被统称为大麻素。成品大麻的颜色为灰绿色至棕灰色,外观为干草状。滥用方式一般为烟吸。医学上,大麻经常被用来辅助某些晚期绝症(癌症、艾滋病)的治疗,用来增进食欲、减轻疼痛,可用来缓解青光眼和癫痫、偏头痛等神经症状,可以减轻化疗病人的恶心症状。大麻依赖以心理依赖为主,大麻可以改变使用者心境以及对事物的主观感受,损伤思考及问题解决能力,大剂量使用可造成幻觉、妄想、精神失常,躯体依赖较轻,不易产生耐受性。
化学名称甲基苯丙胺,又名甲基安非他明、去氧麻黄碱,是一种无味或微有苦味的透明结晶体。滥用方式一般为烫吸、口服、鼻吸、静脉注射。中毒临床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的刺激症状,即兴奋症状,血管症状,痉挛和昏迷等四大症状。长期滥用可造成慢性中毒、体重下降、消瘦、溃疡、脓肿等。
人工合成毒品的一种,化学成分为3,4-亚甲基二氧甲基苯丙胺(MDMA)。滥用方式一般为口服、鼻吸、静脉注射。MDMA能造成永久性的脑细胞损伤和非永久性损伤肝细胞,严重中毒者可发生脱水和突发心脏病。长期滥用会诱发潜在的精神疾病和机体损害,可引起记忆力减退、精神偏执等精神心理疾病, 同时诱发弥漫性心血管内凝血、肝坏疽等恶性疾病。
氯胺酮(Ketamine)于1962年由美国药剂师Calvin Stevens首次合成。20世纪90年代以来,氯胺酮作为一种主要合成毒品在世界范围内流行,蔓延至亚洲地区。俗称K粉,纯品为白色粉末。滥用方式一般为鼻吸,口服,静脉注射,肌肉注射等。中毒症状包括焦虑、紧张、惊恐、烦躁不安、心悸、血压升高、眼球震颤、肌肉僵硬强直、对疼痛刺激反应降低、谵妄等。滥用症状包括烦躁不安、焦虑、抑郁、精神差、疲乏无力、皮肤蚁走感、失眠、心悸、手震颤、幻觉、妄想、易激惹、行为紊乱、泌尿系统损害和鼻部并发症等。
合成大麻是一系列具有类似天然大麻素作用的人工合成物质。合成大麻素类物质一般被喷涂在植物碎末表面,制成植物熏香用于吸食,而且往往是多种合成大麻素混合使用。长期吸食会导致心血管系统疾病以及精神错乱,同时也存在致癌的风险。
俗称“丧尸药”,滥用方式一般为口服、鼻吸、注射等。中毒症状包括鼻出血、鼻灼伤、恶心、呕吐、心率增加、心跳异常、出汗增加、瞳孔散大,严重者出现焦虑、偏执、痉挛、妄想、注意力差,短期记忆不足等。滥用者往往出现心动过速、血压升高、精神错乱、自残及暴力攻击他人等行为。
芬太尼属于阿片类物质,是人工合成的强效麻醉性镇痛药。吸食该物质的副作用为瘙痒、恶心、呼吸抑制等。由于此类物质药效较强,极少量的摄入即可对人体造成伤害乃至危及生命。
苯乙胺类物质多是粉末,一般吸附于类似邮票的纸片上含食。该类物质具有兴奋能力强、持续时间长的特点,一次大量使用会导致心动过速、血压上升、肝肾功能衰竭等急性中毒症状,甚至可以引发抽搐、脑中风。长期滥用则会导致多巴胺能神经元发生退行性病变,使滥用者精神错乱,出现妄想和抑郁等症状。
哌嗪类新精神活性物质一般为苯基哌嗪或苄基哌嗪的衍生物。常以聚会药物出售,多是片剂和粉末,主要通过口服吸食。与甲基苯丙胺、MDMA等药物相比,该类药物的兴奋和致幻作用比较温和,且持续时间更长。